东川,一名农村医生利用手机上“村村通”为患者结算医药费 供图
卧病在床的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村民刘大姐,在自己的家里就享受到了医保费用报销服务——输液费用54.7元,村医刘娟通过手机为刘大姐报销了医保支出部分29.35元,刘大姐仅自费25.35元。
原来这是昆明市人社局为了方便基层尤其是边远农村卫生院、村卫生室上传医保报账数据而推出的信息系统——医保手机“村村通”,此举标志着城乡居民“同城同保”的惠民政策已经走进偏远山区。
“村村通”将实惠通进偏远山村
今年起,昆明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原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制度合二为一,使385万城乡居民实现了“同城同保”。制度设计上,参保人普通门诊的待遇明显提高,即根据昆明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参保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由统筹基金支付50%,一个自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400元。
在落实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政策时,医保部门发现昆明一些偏远农村存在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医疗保险专网没有连接到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也难以承担连接专网的各种费用。不上信息化系统,采用手工结算,村卫生室就无法知晓居民门诊统筹费400元的使用余额。
市人社局通过与市卫生局、中国移动昆明分公司多次沟通,全国首创了医保“村村通”项目,借助手机终端,通过“医保村村通”这款专业的应用软件,上传参保居民普通门诊消费数据,取代了以前的人工结算,使得只要通手机信号的地方,村卫生室都能够实时报销医保门诊支出。
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医保就诊
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卫生室不大,只是3间小平房。以往村民们想要享受医保服务都不得不去到拖布卡镇,虽然路程不远,但这里的路是以盘山路为主,弯多难行,村民们往返一趟可能就需半天的时间。10月份起,医保“村村通”进入格勒村,村医只需用手机,便能完成对参保村民们的医保门诊实时报销结算,极大地方便了格勒村参保居民就医。
13上午10点左右,格勒村村医刘娟到村民刘大姐家为其看病。就诊完后,刘娟医生开出了需要输液治疗的处方,她把患者的身份证号码输进手机的“村村通”系统,在手机上选择了药品,系统自动生成处方清单,清单上清楚地显示了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卡号、姓名、性别,以及本次结算的详情,费用总额、统筹支出(医保报销金额)、个人需付现金以及医保余额,录入错误可取消。
“头孢、炎琥宁、血塞通一共3组针水,费用为54.7元,都属于国家基本医疗药品的范围,可以通过医保报销50%,同时含9元治疗费,个人仅需承担2.5元。这次可报销29.35元,你付25.35元就可以了。”刘娟医生向患者解释医药费报销情况。在刘大姐确认无误签字按过手印后,刘娟医生用“村村通”上传清单进行实时报销,报销过程不到5分钟。
实时报销便于村卫生室资金周转
村医使用医保“村村通”上传患者本次的医药费清单,所有数据会自动同步上传到镇卫生院,在次月镇卫生院通过“城乡医保支付管理系统”按月与村卫生室手机统计的费用进行核对,如核对一致,镇卫生院将按月与村卫生室结算。
“每个月就是出包月流量费,有200兆流量正常情况都是够用的。”刘娟医生说。
前日下午,又来到拖布卡镇中心卫生院,在卫生院电脑“云南城乡医疗保险支付管理信息系统”里,已经可以看到上午刘娟医生为格勒村4位村民上传的医保报销的情况,对患者信息、医疗总费用、报销费用、实付现金等信息都有详细的记录。
“村医用手机上传医疗信息同时就能够录入我们的系统,这避免了镇卫生院每月月底人工结算清单的烦琐。”拖布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陆渊说,以前卫生院里每月都有三四个人在对信息人工结算,但拖布卡镇下辖十几个村卫生室,结算完把医保报销的费用发到各村卫生院仍需要3到6个月,有时候村卫生室的周转资金就会出现困难。
“现在按月结算,村卫生室的资金周转快捷、便利,这样村医们报销医保费的积极性也更高。”陆渊说,这样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边远地区的农村参保居民就医。
截至11月11日,全市村卫生室已为1727台手机完成“村村通”软件装机,通过“村村通”刷卡214975次,涉及居民医保门诊费用总额7223126.8元。市人社局的目标是在今年将全面推广医保手机“村村通”,让300多万城乡居民都能实现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