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青包加工一角
秋收时节,走进凤庆县万宝核桃种植农业合作社,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剥核桃、敲核桃,合作社负责人王洪军一会儿验收刚从乡镇合作社运来的核桃,一会儿又到烘烤车间查看核桃烘烤情况,一会儿又忙着回复来自上海、北京、郑州等客户的发货情况。“带动农民发展,实现群众增收,为更多农民工创造就业和再就业岗位是我的梦想!”他的话语质朴而让人感动。
今年49岁的王洪军,家住凤山镇凤山社区,从事过养殖、种植、核桃加工销售等工作,但在创业发展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从事核桃加工销售10多年来,总算走出了创业困境,实现了创业梦想。他告诉笔者说,自己过去主要从事养殖业,1996年起,他瞄准全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时机,开始从事核桃加工销售,当时没有本钱,就把猪圈改造成烤房,卖掉猪做本钱。刚开始时,由于缺少烘烤技术,加之设备不够先进,他使用柴及玉米秆等做燃料,但烘烤出来的核桃外壳很黑,仁不是黄就是黑白相间,完全卖不起价。王洪军回忆说。当时自己投资7000多元,共购买了4吨多的核桃,但辛苦一年却只赚到20元钱。为了更好地掌握核桃烘烤及销售技术,第二年他开始研究烘烤技术,烤房改造,设备更新,并于2009年尝试了核桃无烟智能化烘烤,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烘烤效果让人满意。经过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核桃烘烤、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为了保证核桃的品质,王洪军又于2011年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将大寺、鲁史、勐佑等乡镇的部分核桃种植农户吸收为合作社社员,给社员提供种植管理技术的同时,还不断加大烘烤培训力度。
今年4月,王洪军又投资600多万元,扩大工厂规模,增加智能化烘烤机器设备,拓展了核桃加工销售市场,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每天就业人员达200多人,在现场敲核桃的70多岁老人杨桂良告诉笔者说:“我虽然年纪大点,但敲核桃这样的轻活完全没问题,每年还能赚到8000多元。”
看着刚加工出来的核桃产品质量比往几年提高了好几个等次,王洪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说:“去年实现营业额70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9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