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述雄壁镇马铃薯种植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发展思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对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制约因素;发展思路与建议
雄壁镇马铃薯产区因海拔高,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气候冷凉等特点,是我县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镇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业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马铃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马铃薯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是关系雄壁镇农业经济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课题。因地制宜,科学部署重点产业,突出特色发展现代化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对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雄壁镇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是雄壁镇的三大主要产业之一,种植历史非常悠久,种植品种中既有本地老品种也有威芋3号、会—2号等替代品种,还有大西洋等加工型品种,品种结构较杂、食用、饲用型品种占绝大部分,加工型品种较少,随着脱毒良种,地膜覆盖,双行起垄栽培等规范化增产技术措施不断推广应用,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4.19万亩的36%,鲜薯总产量达到2.25万吨,总产值达到4050万元。
2.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因素
2.1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不到位
现在雄壁镇的马铃薯产业主要还是以粮食生产型产业为主,仍属传统生产。发展产业的根本,是突出优势,寻求新空间,其主要方向应该是向优质加工原料基地转化,但是这样的转化效果并不明显,资源优势没有较好的凸显,群众得到的实惠少,发展动力不足。
2.2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我镇的马铃薯种植区域夏季以高海拔地区的山坡地为主,这些区域气候特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运输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产量产值与当年气候、水资源息息相关。风调雨顺产量产值稍高,遇到干旱、洪涝、低温等特殊年份,产量产值低。
2.3品种混杂,种植分散,效益不明显
2012年我镇种植马铃薯1.5万亩,马铃薯在我镇的每个自然村都有种植,但是,由于品种混杂、种植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种植户销售难,效益不明显。
2.4良种繁育体系弱,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没有项目和经费支持,新品种引进选育跟不上,更新速度缓慢,优质脱毒种薯供应不足,品种退化严重,导致单产水平低,效益不高,对生产影响太大。由于专向经费的缺乏使试验示范基础研发和推广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加之主产区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文化较低。推广规范化种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实用技术较为困难,导致低产面积较大,严重影响了马铃薯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
2.5重栽轻管理
有部分农户对马铃薯的认识还停留在“懒庄稼”上,栽培技术低、管理经验不足,马铃薯难以获得高产。
2.6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没有交易市场,销售环节缺失
目前,全镇没有一家健全的专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组织和营销队伍,仅限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自产自销,对外宣传没有做到位,使“产、供、销”严重脱节,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交易市场也是自发形成,不具备所需基础设施和统一管理条件,信息网络建设差,交易极为混乱,在田块就讲价销售、贮藏设施也较为落后,严重制约了交易功能的发挥。
2.7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与科研、农户之间未形成利益共同体
1)企业、科研、农户三者未有结合,
2)加工业与原料生产脱节;
3)产业链没有形成。
3.市场前景分析预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马铃薯食品特别是休闲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工业、轻工业的发展和需求,带动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使马铃薯国内外需求量不断广大,带动了马铃薯种薯市场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马铃薯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马铃薯加工原料薯及其种薯需求量将呈高速增长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马铃薯产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3.1种薯市场的需求情况
我国南方海拔省份如广东、福建、海南等地邻近港澳台及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出口贸易的窗口,当地马铃薯生产不仅满足本地的菜薯供应,而且还是出口创汇的主要项目。由于这些地区均属低纬度,低海拔亚热带地区,危害马铃薯的各种病毒源多而杂,病害严重,马铃薯退化速度十分快,不能就地留种,因此,必须每年从我省调入种薯以保证当地马铃薯的正常生产,据粗略估算,预测广东、福建等地每年需求量可达万吨以上。
3.2食用商品薯市场的需求情况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也是最大和最稳定的马铃薯消费市场,每年有上千万吨的马铃薯商品薯由产地运往全国各大中城市供城镇居民消费,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国内马铃薯消费量必将不断增加,如能进一步提高商品薯质量,降低价格马铃薯商品薯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3.3加工原料薯的需求与预测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迅猛,国内外一批企业先后投资建设马铃薯食品加工与淀粉加工企业、马铃薯加工原料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国内马铃薯加工业对马铃薯原料薯的需求量已达300多万吨。此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马铃薯作为食品加工和深加工原料市场也将十分巨大。目前,国内马铃薯生产中适于油炸加工和淀粉加工的品种和栽培面积却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因此,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薯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4.发展思路与对策
4.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适应产业发挥的政策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快速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产业服务型科技推广体系,引导马铃薯产业及时 调整发展方向。马铃薯产业不仅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和落实适合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项目申报工作力度,努力争取用项目来加快脱毒体系建设步伐。镇政府应建立马铃薯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新品种引种,品种改良及启动加工型马铃薯基地建设。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主,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和引导,具体负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4.2整合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种植区域水利化程度低,交通运输条件差,是制约单产和商品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将马铃薯主产区纳入中低产田改造范围,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4.3加强马铃薯应用技术的研究
科技进步是我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重要支撑,因此,进一步加大对现有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研究的力度,重点加强特用品种和储备品种的引进、筛选和选育,加强对马铃薯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防涝技术研究,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提高质量,积极探索高效、低成本的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同时也要加强种薯质量监测,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和制度,种薯质量检测、管理是我镇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体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能使我镇马铃薯种薯质量更加标准化,种薯生产更加规范化。
4.4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发展建设功能齐全和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和营销大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户”的组织形式,开展产业化经营,培育无害产品和驰名商标,创建我镇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打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市场,建立马铃薯市场信息网络和销售网络,增强我镇马铃薯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4.5加强培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入户”等系统培训,提高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全镇结合项目建设进行综合实用技术培训,现学现用;农业技术人员住村蹲点、田间地头、让技术指导到位,在农作物生产的不同时期,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入户咨询,采取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的服务模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强化培训,迅速提高农户应用科技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4.6加大小春、秋马铃薯种植推广
我镇特有的气候条件,适宜小春、秋马铃薯种植,每年可供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小春、秋马铃薯的亩产值是大春马铃薯的1.5-2倍。政府应加大小春、秋马铃薯种植的宣传力度,同时给予种植户马铃薯专用肥和种薯补贴。
4.7培植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进程中,发展马铃薯食品加工和深加工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协调好农户、基地和企业的相互关系发展深加工,才能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加工转化增值的能力,实现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项目的实施,带动和促进雄壁马铃薯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使用、示范、推广,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科技支撑、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拉动了雄壁镇乃至周边乡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5.结语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关键措施的具体实施。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各级农业部门、科技工作者、农民和企业要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切实抓好具体措施的实施,推进我镇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为实现全镇农民收入翻番目标,做出自己应尽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