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不久前,河南扶沟县把4位农民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还享受政府津贴,在当地引发热议。
当地农民评价,这些土专家的技术实用、好学,没有花架子,更对胃口。激发土专家的潜能,给他们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发挥空间,对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可谓四两拨千斤。
秋收时节,在河南省扶沟县的田间地头热议着一件事:3个种菜的和1个养牛的农民被县里正式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个月政府还给发津贴!
对于没学历、没单位的农民“土专家”来说,想评个专业技术人才,很难。
在日前河南省扶沟县委、县政府命名的第十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这4位农民格外受人关注——他们根据扶沟县相关规定,获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每月享受县政府津贴200元,每年免费体检一次,还能像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一样安排外出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4位土专家
“泥腿子”能领政府奖励,群众更信服了
不久前,记者在扶沟走菜地、钻瓜棚、进牛棚,见到了这4位种菜、养牛各有绝活的特殊农民。
柴岗乡梅桥村的梅根清是远近闻名的日光温棚蔬菜种植能手,梅桥村在他的带动和示范下也成了种植温棚蔬菜特色村。他说:“没想到咱‘泥腿子’也能享受政府津贴。我要更上一层楼,研究在村里进行蔬菜深加工技术,把俺村现有289个日光温室,弄成绿色蔬菜观光园。”
崔桥镇薄庄村的朱克会也是种菜的,现在还担任着鑫星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社长。他说:“种菜的也能享受政府津贴,对我鼓励很大,我要帮助大家做强蔬菜产业,带俺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汴岗镇郑湾行政村赵迎礼靠养猪起家,后来迷上大棚种菜,靠摸索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全村人。“咱就是种地人,种好地是本分。人勤地不懒,人智地有灵,俺要对得起脚下这片地,也对得起政府奖励。”赵迎礼说。
张红兵被村民誉为“养牛大王”,他从1998年6头牛开始干起,现有牛存栏800多头,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发展秸秆养牛致富,形成了以园区养殖带动农户养殖的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园区周边有养殖专业户六七十家。张红兵说:“政府给的这个荣誉,能让养牛的群众更信服俺,俺也就能更好地为群众做好技术服务,群众就不会像俺开始时一样走弯路。”
扶沟县委宣传部部长郭永攀介绍说:“为了做好农村科技拔尖人才的选拔,成立了专门的选拔领导小组,选拔要经基层组织推荐、民主评议、公示、群众评比四道关口,保障了选拔的公开、公正、公平和典型性、代表性、长久性、持续性,让农民信服。”
周围农民他们技术实用、好学,没有花架子
种地的也能成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还能享受政府津贴,最高兴的还是农民。
在柴岗乡梅桥村,听说有记者采访这事,村里六七位日光温棚蔬菜种植户不请自来,主动跟记者聊开了。“这是让咱这没名没分的庄稼人有了名分,‘泥腿子’变成了名正言顺的科技人员。种地也是技术活,有了这个咱再也不比人家矮三分了。就是想下一届多选拔几个,多几个咱农民自己的人才。”村民梅盘根说。
养牛专业户廖忠告诉记者:“就得不看身份看能耐,管用的技术才是好技术。俺用张红兵教俺的技术养牛,牛产奶多了,死牛也少了。这样才敢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我发展成了养70多头牛的专业户。我佩服张红兵这样的人,可过去周围的人总说,再牛也是个‘泥腿子’。这下,谁也不敢瞧不起他了。”
韭园镇党委书记贾红杰说:“农民为什么喜欢梅根清、张红兵这样的人才?一是因为他们的技术非常实用、好学,没有花架子;二是他们靠这技术创业致富了,对农民有示范和引导作用。把这些人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激发了农民的自豪感,也增强了农民走科技致富路子的信心。”
当地政府
应给农民身边的“土专家”更大舞台
随着农民知识水平和科技意识的整体提高,扶沟农民中涌现了15000多位务农实用人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这些“土专家”纳入人才管理势在必行。扶沟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建中说:“今年是我县第十五批专业人才选拔,这样的选拔每3年一届,可连选连任。4位农民被评为拔尖人才,是对农民种植养殖人才的肯定,也实现了农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零突破。”
扶沟县对农民中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做了明确规划,每年划拨专用经费100万元,将有影响、贡献大的农民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政府津贴的范畴。
据悉,扶沟县将进一步扶持这些在农民身边的“土专家”,给他们更大的舞台。一方面选拔热爱农技推广事业、肯钻研、乐于奉献的农技人员,支持他们到农业院校进修,攻读学位,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支持农技人员外出参加各种农业学术会议和经验交流会议,使其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素质。
目前,全县种植业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有11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3人,中级技术职务的46人。
同时,扶沟县还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与乡土专家无缝对接,采取土专家与农民技术员面对面示范传授、土专家与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牵手”对接等方式,既开阔土专家的视野,又提高土专家的技术水平。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让这些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干事有动力、发展有舞台、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目前,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新型农民1432人。“现在,我们正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实用人才的流动,把这些农民技术人才选配到技术力量薄弱、落后的地方,进一步放大技术力量的作用。”扶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留群说。
周围农民他们技术实用、好学,没有花架子
种地的也能成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还能享受政府津贴,最高兴的还是农民。
在柴岗乡梅桥村,听说有记者采访这事,村里六七位日光温棚蔬菜种植户不请自来,主动跟记者聊开了。“这是让咱这没名没分的庄稼人有了名分,‘泥腿子’变成了名正言顺的科技人员。种地也是技术活,有了这个咱再也不比人家矮三分了。就是想下一届多选拔几个,多几个咱农民自己的人才。”村民梅盘根说。
养牛专业户廖忠告诉记者:“就得不看身份看能耐,管用的技术才是好技术。俺用张红兵教俺的技术养牛,牛产奶多了,死牛也少了。这样才敢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我发展成了养70多头牛的专业户。我佩服张红兵这样的人,可过去周围的人总说,再牛也是个‘泥腿子’。这下,谁也不敢瞧不起他了。”
韭园镇党委书记贾红杰说:“农民为什么喜欢梅根清、张红兵这样的人才?一是因为他们的技术非常实用、好学,没有花架子;二是他们靠这技术创业致富了,对农民有示范和引导作用。把这些人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激发了农民的自豪感,也增强了农民走科技致富路子的信心。”
当地政府
应给农民身边的“土专家”更大舞台
随着农民知识水平和科技意识的整体提高,扶沟农民中涌现了15000多位务农实用人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将这些“土专家”纳入人才管理势在必行。扶沟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建中说:“今年是我县第十五批专业人才选拔,这样的选拔每3年一届,可连选连任。4位农民被评为拔尖人才,是对农民种植养殖人才的肯定,也实现了农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零突破。”
扶沟县对农民中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做了明确规划,每年划拨专用经费100万元,将有影响、贡献大的农民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政府津贴的范畴。
据悉,扶沟县将进一步扶持这些在农民身边的“土专家”,给他们更大的舞台。一方面选拔热爱农技推广事业、肯钻研、乐于奉献的农技人员,支持他们到农业院校进修,攻读学位,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支持农技人员外出参加各种农业学术会议和经验交流会议,使其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素质。
目前,全县种植业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有11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3人,中级技术职务的46人。
同时,扶沟县还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与乡土专家无缝对接,采取土专家与农民技术员面对面示范传授、土专家与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牵手”对接等方式,既开阔土专家的视野,又提高土专家的技术水平。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让这些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干事有动力、发展有舞台、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目前,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新型农民1432人。“现在,我们正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实用人才的流动,把这些农民技术人才选配到技术力量薄弱、落后的地方,进一步放大技术力量的作用。”扶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留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