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割稻几十年,如今农机开进田,轻松割稻不用镰,农民双抢笑开颜。”这是今年秋收时节文山市农民编的一段顺口溜。随着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奔忙穿梭,昔日丰收时“开镰”的景象正逐步被“开机”所取代。联合收割机俨然成了农民秋收的得力助手。
近日,记者在马塘镇下卡莫村村民王文忠家的一片稻田里看到,农机手驾着一台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作业,金黄的水稻一扎一扎地卷进流水线,瞬间完成了脱粒、装包等工序,剩下的禾秆码放在田里。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机器旁连续甩出一排排整齐的稻草,尾部则连续吐出黄灿灿的谷粒,割稻、脱粒、扬场、稻谷入袋一气呵成,一亩水稻只需20-30分钟就迅速收割完成。高效率的收割机深受当地村民的欢迎,王文忠高兴地表示,农业机械化改变了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象,现在种田轻松多了。今年,他家种了10亩稻田,在收割机的辅助下,不到一天时间就能全部收割完,实现颗粒归仓。
卡莫村的一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人工收割,一亩水稻需要两三个强劳力工作一天时间,费用高达400-500元,费时又费劲。而雇请一台收割机一天能割20亩水稻亩农机作业费仅为150元,收割效率和质量“双优”,非常划算。
据了解,为了解决好“双抢”季节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文山市农机部门对水稻收割机购机补贴户实行一站式服务,实行定人、定点全程跟踪提供机具维修、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全市水稻收割机有序、高效地开展收割作业。目前,该市共有80多台(套)水稻收割机活跃在田间地头。文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尚国进告诉记者,现阶段农村主要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劳力严重不足,农业机械收割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割效率,为农民群众节约了种植成本。此外,水稻机收实现了二次脱粒和二次清选,谷物损失小于2%-2.5%,平均每亩可增收谷物30-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