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八大精神引领马龙山地畜牧业发展
马龙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地处云南省东部,属于昆明的远郊和曲靖的近郊,距曲靖仅22公里,距昆明113公里。昆曲高速公路、320国道、贵昆铁路、昆沙铁路横贯马龙县境,交通十分便利。年均气温13.6℃,年无霜期241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4%,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培育生猪、肉牛、肉羊等畜牧业基地”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园区招商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产业大发展,走科学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县畜牧业呈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全县畜牧业生产成效显著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马龙县畜牧业呈现出“发展稳、项目多、规模大、质量高、品牌优、队伍强”的显著成效。
增速快:预计2012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60000头,同比增7.3%;大牲畜存栏85500头(匹)(其中肉牛存栏57638头),同比增0.3%;山绵羊存栏245000只,同比增7%;全县肥猪出栏400000头,同比增8%;肉牛出栏25000头,同比增13%;肉羊出栏165000只,同比增13.6%;家禽出栏1340000 羽,同比增9.7%。肉类总产50000吨,同比增13.4%;禽蛋产量3500 吨,同比增3.9%;畜牧业总产值 55000万元,同比增7.4%;畜牧业总收入35000万元,同比增9.9%;畜牧业增加值29010万元,同比增13%。
项目多:近年来,全县引进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多,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引进双友牧业有限公司、红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大集团、神农集团、龙腾科技有限公司等较大的畜牧养殖龙头企业。成立了黑山羊养殖协会、深沟鸡养殖协会,蛋鸡养殖、獭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加工项目多,有效带动了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
规模大:通过引进和培育畜牧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畜禽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促使散养户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目前,扶持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场(户)1567户:其中,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0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龙头企业1个;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户)126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扩繁场33个;建成种努比羊核心扩繁场1个,发展努比羊全舍饲圈养示范户32户,巩固完善黑山羊养殖大户(小区)20个;发展年存栏5000羽、出栏3000羽以上深沟鸡规模养殖场(户)5个。
质量高:通过实施科技进场入户工程,实行科技人员直接挂钩养殖小区(场), 综合做好养殖配套技术的推广、培训、指导服务。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制预案、动物卫生监管、畜禽规模养殖规范管理、兽药饲料安全监管、种畜禽管理等各项工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品牌优: 2006年3月“深沟”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正式登记注册,2008年7月“深沟”牌深沟鸡、“深沟”牌深沟鸡蛋通过绿色食品A级标准和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云昆养殖有限公司被评为云南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005年7月“云昆”牌鸡蛋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马过河佳乐牌”鸡蛋、“马过河鲁石牌”土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马龙黑山羊”商标注册申请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
(二)主要做法
1、抓规划,促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区域推进、扶持到场”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全县形成了以马鸣乡为主的“山地肉牛养殖园区”,以旧县镇为主的“循环农业园区”,以月望乡和马过河镇为主的“深沟鸡养殖园区”,以大庄乡和纳章镇为主的“黑山羊养殖园区”的一乡一业园区式发展模式。
2、引项目,建基地。坚持“大项目促大发展”的理念,引进畜牧业生产、加工项目。一是引进曲靖双友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成立马龙双友牧业有限公司,计划6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建成年存栏5万头、出栏10万头、产值达50亿元的高档肉牛养殖基地。预计到2012年12月底,双友牧业有限公司累计投资达2.5亿元以上,建成标准化育肥牛舍7幢35000平方米,青贮窖10000立方米,干草房及精饲料加工厂5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3000平方米,机修房851.25平方米,养殖部办公室120平方米,员工宿舍及餐厅500平方米,蓄水池3000立方米,消毒室20平方米,粪污处理池600平方米,过磅房15.78平方米,道路硬化4500平方米,绿化10000平方米。3号牧场土方动工、屠宰深加工厂完成基础土方及地基建设,预计存栏达3106头,出栏300头,实现产值 432万元。二是引进马龙龙腾公司,在马龙创建龙腾生猪养殖园。计划到2016年,投资15亿元,建设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年产16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产5万吨有机肥厂,年产2万吨蔬菜及水果的现代农业种植区,年接待15万人次的现代农业观光园。现已投入资金7200万元,完成土地流转4000亩,猪场基础设施建设26000平方米。三是引进正大集团开展合作养殖,与马龙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马鸣乡已建成年出栏1.2万头优质仔猪的养殖场,与马龙县兴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旧县镇建成年出栏1万头生猪养殖场;四是争取省农业厅小哨片区5个原种场搬迁到马龙,提升马龙畜牧业档次。
3、带农户,促增收。采取“基地带大户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化养殖,带动农户促增收。一是以马龙双友牧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由养殖户养殖能繁母牛,企业提供BMY高档肉牛冻精进行改良,育出的犊牛断奶后由企业回收育肥出栏,每头犊牛比普通犊牛可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计划5年内,在全县分散建设100个饲养100头肉牛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带动全县2万户农户养殖肉牛,让全县10万以上农民受益,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二是依托马龙县宏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后田种羊场,发展规模化肉羊养殖。全县养羊户发展到5259户,其中3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1978户,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大户57户,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大户(小区)3户;三是发挥云昆养殖有限公司示范带动作用,发展深沟鸡养殖。全县实现深沟鸡存栏15万羽、出栏7.5万羽。
4、优服务、重扶持。一是县委、政府成立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全程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畜牧兽医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挂钩联系到养殖企业和大户,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扎实做好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让农民真正享受中央惠农政策;三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加大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扶持力度,全县共扶持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小区(大户)20个。
5、推科技,强支撑。一是加强畜禽良种改良,优化畜禽品种,特别是在牛冻精改良方面加大了经费保障、宣传动员、强化责任等工作,制作了《马龙县冻精改良服务卡》,全力推进牛冻精改良工作。完成肉牛冻精改良4456头;猪良种改良16410窝,其中人工授精改配11565窝;马匹改良1528匹;山羊改良11709只,绵羊改良1004只;良种禽推广292845羽。二是推广工业饲料10233.4吨、青贮饲料75435吨、氨化饲料22254吨,普及生猪熟改生喂38524户;三是加大畜牧科技培训,全年共开展畜牧兽医科技培训152期8226人(次),有效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养殖户的科学养畜水平。
6、严监管,强防疫。一是认真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制定动物标识、溯源物资订购、保管、发放使用相关制度。大力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全县累计产地检疫猪15.8万头,牛2.6万头,羊15.7万只,禽类37.6万羽。生猪屠宰检疫3.26万只,牛羊1.27万头,禽类8.1万羽,共检出病害动物173头(只)。二是狠抓畜牧投入品质量安全,兽药实行GSP管理,依法取缔未申报兽药GSP验收兽药经营企业9个,全年共抽检兽药22个品种,饲料24个品种,确保兽药质量。加强“瘦肉精”检测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全年共完成“瘦肉精”检测尿液样品428份检测任务,其中:屠宰场检测70份,规模养殖场(户)350份,鲜肉8份,结果全部呈阴性,未发现违法添加“瘦肉精”行为;三是推行“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新模式,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联系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完成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1985107羽(次),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1082693头(只)次,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注射589405头(次),狂犬病疫苗免疫注射14913只;猪瘟疫苗免疫注射654810头,猪肺疫免疫36883头(次),仔猪付伤寒免疫45464头,鸡新城疫免疫2100322只,禽霍乱免疫179725羽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14108羽,传支7314羽,山羊痘免疫57509只,羊四防苗注射8003只,传染性胸膜肺炎1564只,牛Ⅱ号炭疽免疫1302头、出败789头;各种畜禽驱虫1440778头(匹、只)次。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马龙县畜牧业得到了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畜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稳定市场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但是,我县畜牧业生产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两弱”、“两难”、“两缺”。两弱:一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基础设施薄弱;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体系薄弱,技术装备滞后。两难:二是我县的畜牧产业生产总量小,向上争取项目困难,上级扶持资金少,畜牧产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特别由于总量小争取生猪调出大县困难大;二是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低,工作任务重,老龄化突出,工作积极性难于调动。两缺:一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资金缺口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缺口资金达100余万元,无力偿还;二是工作经费缺乏,形成争取项目越多、支出越大、欠帐越多。
四、用十八大精神引领山地畜牧业发展
党的十八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坚定走中国特色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马龙山地畜牧业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我县发展山地牧业发展的五好优势:
一是区位好:马龙是曲靖的近郊、昆明的远郊,畜产品运输、销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良好是畜产品生产的理想之地。
二是机遇好:桥头堡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未来云南农业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心、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边境动植物安全防控中心。给我县做强做大特色、外向型特色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云南变成了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昆明-曼谷、昆明-仰光的高速公路建成后,交通更加便捷,畜产品(尤其是草食畜产品)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出口前景更加看好。昆明空港经济区向郊区及周边县、市转移,为我县可选择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畜牧养殖项目到我县落户,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省将以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带动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马龙县地处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重点区域,为我县畜牧业“园区建设项目化,项目建设进园区”的发展,集中发展一批畜牧优势产业提供了良好机遇。
三是政策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今后马龙县山地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为我县山地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是项目好: 自2011年以来,我县引进了双友牧业有限公司(计划6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建成年存栏5万头、出栏10万头、产值达50亿元的高档肉牛养殖基地);龙腾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到2016年,投资15亿元,建设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年产16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产5万吨有机肥厂,年产2万吨蔬菜及水果的现代农业种植区,年接待15万人次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云南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等较大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升全县畜牧产业档次。同时,也是带动马龙县山地畜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龙头企业。
五是基础好: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畜牧业经济规模、地位取得了历史性的大跨越。预计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将从2005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2的5.5亿元;生态与生产开始走上双赢道路。“深沟”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并被评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
为将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结合我县实际,下步,我们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为契机,着力推进我县山地特色牧业基地化、带状化、集群化发展,在今后五年力争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按照省委“园区建设项目化、项目建设进园区”的工作思路和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产做“特”的要求,在三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马龙山地畜牧业的“四张名片”,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抓好马龙双友高档肉牛养殖项目建设。围绕重点项目想,围绕龙头企业干,力争到2013年底,项目投资达8亿元以上,建好三个育肥场,一个屠宰深加工场,建成全省养殖规模第一、品种结构合理、生产科学高效,全省知名的集高档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一号育肥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屠宰深加工厂的规划设计及征地、水、电、路等地基平整、职工住宿建设等工作。二是抓好“云南省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 项目建设工作。园区计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1500亩,计划2013年实施园区建设,2015年完成搬迁。将建设成为畜牧业科技的孵化基地,山地畜牧业示范的基地,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先进饲养技术、先进饲养设施设备以及畜禽新品种的展示基地、现代饲养技术培训基地,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农产品物流平台、人才交流平台,对促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畜牧优良品种,优化和提高畜牧产品的品质有着积极作用。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使之成为云南在马龙的结构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管理观念创新和农民素质提高的样板。三是抓好打造龙腾生猪养殖园名片。把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马龙县大型生态循环科技示范园区,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规模化养猪场。计划到2016年,投资15亿元,建设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年产16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产5万吨有机肥厂,年产2万吨蔬菜及水果的现代农业种植区,年接待15万人次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成为现代农业开放、优势产业聚集、科技进步先导、体制机制创新、绿色经济的示范基地。目前已投入资金一亿元。
二是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立足资源优势,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布局,集中发展一批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核心产业的良好的机遇,着力壮大马龙双友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基地、饲料生产及加工基地等建设步伐,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引导和帮助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工艺,开发精深产品,增强企业实力和知名度,带动产业上档升级,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到2016年。狠抓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培育壮大。积极鼓励规模养殖,对常年存栏能繁母牛3头以上的养殖户,给予适当补贴;对养殖重点龙头企业,在享受养殖补贴的基础上,予以重点扶持;对养殖大户和企业新建标准化圈舍、氨化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及专业合作组织给予适当补贴。推广“公司+小区(大户)联农户”的养殖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到2016年,全县扶持发展能繁母牛养殖户4000户,其中:3-10头2600户、10头以上1400户(其中:200头以上8户),全县能繁母牛达4万头以上。良种覆盖面达80%以上,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60%以上,标准化生产达50%以上。产值达9亿元(除深加工产值),使肉牛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产业。
三是在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立足我县资源和区位优势,抓住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战略,昆明空港经济新区建设规划,高原特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等关于加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畜牧产业转移及我县三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等重大机遇。发挥双友牧业公司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大,影响大,领导关注度高的优势。同时,借助云南省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搭建了与省农业厅的沟通平台,必将引起国家级的关注,为我县争取国家、省、市相关项目及资金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可更好的利用国家有关支持“三农”的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农业部和省、市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
四是在绿色示范圈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通过畜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打造马龙双友牧业高档肉牛养殖基地、云南省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马龙龙腾生猪养殖园、旧县肉牛屠宰深加工园“四张名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的思路,结合省政府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要求,立足高速公路沿线、辐射全县,集生产、加工和示范为一体的目标,重点打造旧县、马鸣、大庄、纳章、月望、通泉6个乡镇为主的“绿色畜牧业经济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到示范圈,进行重点规划打造。将其建成集比较优势强、特色鲜明、设施先进、科技创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示范为一体的高效经济圈,成为可供上级领导参观,养殖户借鉴学习的示范基地,从而达到我县畜牧业在质上的飞跃,并逐步带动全县广大群众发展畜牧业养殖及与之相关的牧草种植等行业,实现马龙畜牧业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使马龙县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精品示范县。
五是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配套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注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全力搞好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报务,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大力推进畜牧业良种选育开发,健全畜禽良种改良体系,力争使畜牧良种覆盖率达80%,加强饲料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安全高效利用,推进养殖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推广,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好畜牧科技培训。
通过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引领和畜牧工作的五个突破,到2016年,力争全县实现肥猪出栏70万头,比2012年(下同)增75%;肉牛出栏6万头,增140%;肉羊出栏19.5万只,增18%;肉禽出栏160万羽,增19%;肉类总产8万吨,增60%;禽蛋产量4500吨,增28%;畜牧业现价总产值9亿元,增63%;畜牧业收入5.7亿万元,增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