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科技 兴示范 保增收
——景东水稻高产创建成绩突出
景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安全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粮食生产措施,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在稳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把高产创建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高产创建工作成效明显。2012年我县在文井镇文光、老练等7个村3711户农户开展了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示范面积11000亩。
2012年8月7日,农科局邀请县统计局、县财政局等单位及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我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45个点测产验收,经测产,102.5亩的核心区最高单产814公斤,平均单产750公斤,1026亩的展示区平均单产700.2公斤,11000亩示范片平均单产650.6公斤。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比同等地块非示范区亩增稻谷62公斤,合计新增稻谷68.2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36.4万元,有力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全县粮食生产水平,促进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我县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县委、县政府把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带动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成立了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并多次召开办公会议安排部署,深入示范区检查督促,为高产创建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切实抓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县农科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局相关股室、农技中心、文井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成员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以及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等工作。下设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指导专家组,根据水稻高产创建的产量及经济指标(即:百亩核心区亩产稻谷750公斤,千亩连片展示区700公斤,万亩示范区亩产稻谷650公斤),制定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负责全程的技术指导服务。文井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实行“定人、定点、定责、定面积”制度,县、乡之间形成了上下协调配合沟通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超前谋划,及早动手。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我县组织相关部门及农业专家,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在总结多年来科技兴粮的经验基础上,早调查,早决策,早行动,科学定位,强化带动作用,把文井镇作为我县2012年县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镇,在文井镇文光村建立百亩核心区一个,完成面积102.5亩;在文光、老练村建立千亩展示区一个,完成面积1026亩;在文光、老练、者孟、文窝、文华、都拉、新会村建立万亩展示区一个,完成面积11000亩,实现了由小面积示范向大面积推进。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技术落实到户。在示范区内设立标示牌(注明项目实施单位、实施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水稻生育期的各个关键时期,由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发动,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田间技术指导等工作,共召开培训会38场次,培训1665人次,田间技术指导2000余人,印发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资料3000余份,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快了使用增产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科学种田水平,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是强化科技意识、坚持“五个统一”。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坚持做到“五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旱育秧、统一规格、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选用熟期适合、生育期稍长、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的两优2186、T优527、容优19、Ⅱ优航1号、宜优115、中优85等品种。在示范区示范推广了水稻肥床旱育稀植、精量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集成配套技术,使示范片区水稻生产形成了“品种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格局。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村,建立高产创建档案,做好生产数字和工作记录等工作。通过精心组织,整合项目,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实现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新超越。
五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高产创建作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工作,主要用于百亩核心区物资补助,千亩展示区补助,高产攻关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大面积示范推广,标识牌宣传、技术培训费、项目管理、检查验收费等方面。由于有了项目资金投入,保证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使我县水稻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六是加强检查指导。在我县水稻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切实加强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保证高产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集成现有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水稻单产、增加了粮食总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据统计,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8.26万亩,预计粮食总产达16.79万吨,2008年至今实现粮食总产“五连增”。同时锻炼了一支强有力的农业科技队伍,有效促进了我县水稻生产规模和产业化发展,对我县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继较快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