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项目为依托、园区为带动,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等各项关键性工作,促使全市中药材种植以燎原之势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格局靠拢,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种植品种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优势、找准药材,宣威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野生药材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中药材品种300余种,主要种植品种有三七、重楼、金铁锁、玛卡、灯盏花、金银花、白术、当归、板蓝根、杜仲、党参、半夏、木香、续断等50余个。
二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万余亩,比上年增20 %,其中:三七15000亩,金银花15600亩,重楼2100亩、玛卡1630亩、灯盏花1100亩,其余中药材种植面积1400余亩。
三是种植模式不断创新。种植方式由过去单家独户小面积种植发展为以公司+基地+农户和种植业大户为主的规模化种植。目前比较典型的规模化基地有:热水镇依托龙津药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订单种灯盏花1000亩;云南世民程皇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格宜镇石磨村向农户租赁土地,发展连片种植700多亩中药材,发动群众自主种植当归、党参、丹参、红芹等中药材。宣威市浩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来宾、龙场、乐丰订单种植金银花11000亩。宝山镇宝源科技开发公司在安益村租地1200亩种植玛卡、金铁锁、半夏、续断、黄芪、党参等8个中药材品种。宣威市天惠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在阿都银厂种植玛卡800余亩,种植大户朱立勋在文兴乡流转土地1400亩种植木香、续断。
今年以热水、宝山、西宁、来宾、阿都、落水等为主的乡镇集中流转土地种植重楼、金铁锁、玛卡等中药材达24000多亩。通过园区示范带动,现全市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