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农网讯,近年来,会泽县打破过去传统的“三农”工作模式,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以新农民工程为载体,加快扶贫开发工作进程,着力念好“富、兴、靓”三字,有力助推“三农”发展。
科技进村“富”农民。该县引导农民走进课堂,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岗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去年以来,该县共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技能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实现转移就业900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民致富无门、无法、无力的问题。同时,坚持“科技入户富农民”的思路,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集中科技培训辅导,先后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50余期,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培训种植、养殖大户2500余人次。现在,很多农民利用培训掌握的新技术,以技术参股、租赁经营、技术承包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种养专业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产业提升“兴”农业。去年以来,按照建基地、树样板、扩辐射、促带动的思路,投入各类资金3978万元,建设蔬菜、宝珠梨、玛卡、草莓4个种植示范基地和肉牛、肉羊2个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同时,利用信贷扶贫资金,以发展特色经济专业村为切入点,把发展以“一村一品”为重点的种植、养殖业作为农业调整的主方向,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强村”和“特色富村”,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
基础建设“靓”农村。去年以来,共修建通村公路475公里,硬化村庄及入户道路11.5万平方米,很多农村连接公路的主村道、主街道和入户小街小巷基本实现了硬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状况。通过清运积存垃圾、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有效措施治理“五乱”,共改水184公里,建安居房1192户,新建和改造卫生厕100套,建卫生厩490间,新建沼气池200口,节能灶2800余眼,栽种绿化树种30余万株。
科技进村“富”农民。该县引导农民走进课堂,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岗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去年以来,该县共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技能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实现转移就业900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民致富无门、无法、无力的问题。同时,坚持“科技入户富农民”的思路,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集中科技培训辅导,先后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50余期,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培训种植、养殖大户2500余人次。现在,很多农民利用培训掌握的新技术,以技术参股、租赁经营、技术承包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种养专业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产业提升“兴”农业。去年以来,按照建基地、树样板、扩辐射、促带动的思路,投入各类资金3978万元,建设蔬菜、宝珠梨、玛卡、草莓4个种植示范基地和肉牛、肉羊2个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同时,利用信贷扶贫资金,以发展特色经济专业村为切入点,把发展以“一村一品”为重点的种植、养殖业作为农业调整的主方向,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强村”和“特色富村”,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
基础建设“靓”农村。去年以来,共修建通村公路475公里,硬化村庄及入户道路11.5万平方米,很多农村连接公路的主村道、主街道和入户小街小巷基本实现了硬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状况。通过清运积存垃圾、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有效措施治理“五乱”,共改水184公里,建安居房1192户,新建和改造卫生厕100套,建卫生厩490间,新建沼气池200口,节能灶2800余眼,栽种绿化树种30余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