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是全国著名的中药大省,中药材品种及蕴藏量异常丰富。目前,云南省委、省政府已把中药材列入了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制定了云药产业发展规划战略。就我们本地区而言,梅果是我们的重点产业,广大坝区和山区的都有丰富的梅园,梨园或核桃园及荒坡荒地,在目前玉米、苦荞、土豆、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种植种植效益地下、野生药材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开展林下及边坡荒地中药材种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一些我地区珍贵濒危的药材资源在人工种植方面得到突破,让靠采挖野生药材资源的药农逐步加入到人工种植的行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野生药材资源得到保护;其次梅果林下套种中药材的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草木本间作、山上山下优势互补的立体药材种植新格局。边坡荒地进行药材种植,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我地区部分坝区、山区农户逐步替代低收入的粮食作物及林下高杆作物种植,“十分珍惜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让中药材种植成为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洱源县云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旨在于通过合作社的探究和实践,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药材种植品种,通过自身成功的运作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滇重楼种子育苗、天南星的人工栽培,白芨的人工种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生长于我地山林间的地产药材将逐步走入我们人工种植的领域;同时对旱半夏、等外来品种的种植也在积极地摸索的当中,2011年进行的旱半夏反季节种植试验,所产旱半夏商品品质好,销售时间价格高,为进一步的扩大规模奠定了基础。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中药材已是市场化了的商品,发展中药材种植能否增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供需关系,服从于市场经济的规则,风险意识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无论发展什么品种,我们都是先解决了销路才组织实施。我们将积极致力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出具有自身优势和当地特色的种植品种,做大做强一两个品牌,只有这样,带动农户增收才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