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农业银行而言,根本一点,就是要坚定不移面向“三农”,坚定不移地深化、做好“三农”金融服务。
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进一步强化对服务“三农”重要性的认识。全体农行人应深刻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对农业银行的明确要求,面向“三农”是农业银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求农业银行必须做好“三农”金融服务,这是硬任务,是农业银行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同时,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历史传承和优势。农业银行有服务“三农”的真心和真情,有服务“三农”的悠久传统。在“三农”和县域,农业银行拥有渠道优势、产品优势、经验优势和客户的信任优势,农行人没有理由不继续发挥和扩大这些宝贵的优势。
全体农行人应深刻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一个核心所在。当前,农村金融领域竞争激烈,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可以预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党和国家推动“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农”所蕴藏的金融潜力将进一步被释放,市场空间无限广阔,“三农”和县域的金融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面对历史性的机遇,农业银行必须牢牢抓住,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深化、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核心是在找准服务“三农”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从整体上构建一套有效的服务“三农”模式,解决“三农”业务成本高、风险大、商业可持续的问题。
所谓找准定位,就是围绕国家强农惠农富农重大战略,顺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趋势,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城乡联动的优势,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把强农和惠农作为业务的重点,将“四化”同步过程中县域地区涌现出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作为深化金融服务的重点,支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大项目,服务一批跨越城乡的系统性集团客户和县域骨干支柱企业,支持一批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并通过加强基础性金融服务和各项代理业务,扩大在农村地区的金融覆盖面。
所谓构建模式,就是要加快创新,特别是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抓住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两个关键环节,加快引入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机制和工具,进一步做精做细“三农”成本效益核算机制。同时,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渠道建设,创新服务“三农”产品的研发和运用体制,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和队伍建设方式,从整体上探索金融服务“三农”商业可持续的新路子。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承担的光荣使命,也是农行人肩上的重担,责任重大。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下,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光辉道路的指引下,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共同繁荣美好前景的感召下,农行人有信心有决心坚定不移面向“三农”,坚定不移地深化、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开创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