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为安国地产特色品种之一,属道地产品。荆芥为半年生中药材,麦收后种植,秋后采收,生产周期短,与玉米同季,经济效益主要与玉米收益相比较。荆芥忌重茬,怕夏季多雨、雨后高温高湿,病害发病快,且难防治,往往会导致整块地“全军覆没”,因此,种植风险相对较高。
荆芥生产投资低,用籽种繁殖,籽种与当年商品共生,亩用籽3-4市斤,因此,籽种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短缺。荆芥质轻泡,运输不易,制约了外地种植发展的积极性,当前种植主要以安国为中心,向周边县市覆盖,且多以当地人在外租地种植为主。 荆芥加工剪穗相当麻烦,仅一公斤的人工费就需要5-6元,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当地多以散户种植为主,秋冬农闲时加工。外地规模包地大户则多为市场经营商贩,以专业加工为主,集种植、加工、购销与一体,属于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市场流通商品主要为全荆芥、荆芥穗、荆芥秸、荆芥段,价格话语权大多在商贩手中。 荆芥生产周期短、籽种充足的特性,决定了其生产迅速恢复,尤其是近几年玉米价格走低、包地规模大户兴起的大背景下,荆芥生产大起大落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旦出现高价,第二年的生产就会迎来大发展,价格就会迅速下跌,且一步跌至低谷(生产太容易恢复);需要经过几年的低价调整期,使库存得到消化,价格才可能再次走上高位。
荆芥穗对颜色、含杂、柄长短要求较高,质量、规格较多,价格差距较大,陈货、新货价格差距较大,新货涨价,陈货价不涨或者微涨现象近几年时有发生,因此,荆芥适合经营不适合投资,市场专营性较强。 荆芥种植投资低,籽种也就几十元,且对于传统种植户来说可以忽略,不耕地、少量追肥,如果是自己采收,自己加工,成本也就100多元,生产较为稳定。而种植大户与散户种植相比较,差距很大,种植大户租地成本在800元(因不能重茬,对土壤要求较高),按亩产120公斤计算,雇人剪穗成本需要600元,雇人采收150元,仅此三项投资就在1500元,且还有短途运输费等其它开支不计。因此,大户生产调减的速度较快、幅度较大。 按当前18-25元价格计算:亩产120公斤,毛收益在2400-3000元,当前玉米毛收益在1000元,对于散户100多元投资来说,荆芥效益远高于种粮;对于大户来说,净收益在千元左右,基本与种粮收益持平或略高。 荆芥当前种植已实现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分离,有专业的商贩“包地”收购,也就是俗称的“点地块”,农民只负责种植,商贩负责采收、运输、加工与销售,因此,“点地块”价格也是衡量荆芥效益的重要数据。 2017年,受高价刺激,荆芥种植面积大增,因当年生长较好,初期点地块价格在800-1000元,但奈何天公不作美,收获时节,当地持续阴雨达一个月,严重影响了晾晒、采收进程,使得点地块价格一度跌至300-500元/亩,种植户是大亏损;虽然收购价格便宜,但因雨天较多,质量大幅下降,专营商面临销售难、好货少的窘境。 2018年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在情理之中,天气尚可,质量不错,荆芥穗开盘价格便一路走高,新货价格一度升至25-35元,但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且陈货库存较丰,用药单位库存得到补充后,短暂上扬的行情又开始稳步下跌,当前价格回调至18-25元,走销平平。 2017年种植面积少、好货少,导致2018年新货开盘价走高。而需求不足、库存较丰,又使得荆芥价格稳步回调,价格上涨行情只是“昙花一现”!当前价位,散户仍有种植效益,大户效益一般,且种植风险远高于种粮,估计2019年生产也难扩增,行情以震荡调整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