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位于云南省西部,距省会昆明498公里,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四季如春,物产富饶,资源丰富,著名的“腾宣”、“翡翠”、“香料烟”、“莲瓣兰”声名远播;近年来,保山市加快咖啡种植产业发展,不断扩大以咖啡为主的农产品出口。连年创出口纪录,达到14000吨,出口货值2.3亿元,占保山农产品出口贸易的90%以上,出口地区也扩展到欧、美、中东、韩、日、南非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保山市隆阳区绿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成立(以下简称合作社),理事成员12人,由陈新寿任理事长,陈理事长牵头带领全体社员专业经营咖啡、核桃香料作物种植,并组织采购、收购,引进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并做好技术指导与农资帮扶,加强合作社的宣传与推广,完善合作各项制度, 合作社至目前拥有基地面积5千余亩,标准化面积1000多亩,年总产量上千多吨,合作社成员由109户扩大到目前2千多户。在咖啡种植基础上,开展初加工,精加工,销售和农资配送中心为一体,运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运作模式,专门从事咖啡种植、加工、生态研究开发。通过多年的努力与拼搏合作社在 2012被评为省级林业示范社,每年往国内外销售2100多吨优质咖啡。 2013年建成第二条加工流水线,产品现已出口国外。
陈理事长,脸上挂满笑容同我们介绍。合作社制定了“以科技促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发展理念,立足目标不断做大做强咖啡产业。依托陈理事长专研农作物种植技术资源,更好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陈理事长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党委的认可与赞同,1997年陈理事长被评为保山市级先进劳动模范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多年的个体经营户过度到合作社现代化企业管理中,陈理事长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收购和销售经验,他带动4500多咖啡种植户增收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于2010年建成了第一条加工流水线,标志着合作社进入了机械化现代农业产业阶段,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并吸收安置贫困山区农民工80人从事咖啡种植管理,初加工安置农民工就业300多人,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民工的就地转移,为合作社生产提供了可靠地原料保障和充足人力资源, 2013年建成第二条加工流水线,咖啡种植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示范作用,为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充分相信合作社在陈理事长的的带领下明天将更加辉煌。
据了解,保山市隆阳区绿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成立(以下简称合作社),理事成员12人,由陈新寿任理事长,陈理事长牵头带领全体社员专业经营咖啡、核桃香料作物种植,并组织采购、收购,引进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并做好技术指导与农资帮扶,加强合作社的宣传与推广,完善合作各项制度, 合作社至目前拥有基地面积5千余亩,标准化面积1000多亩,年总产量上千多吨,合作社成员由109户扩大到目前2千多户。在咖啡种植基础上,开展初加工,精加工,销售和农资配送中心为一体,运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运作模式,专门从事咖啡种植、加工、生态研究开发。通过多年的努力与拼搏合作社在 2012被评为省级林业示范社,每年往国内外销售2100多吨优质咖啡。 2013年建成第二条加工流水线,产品现已出口国外。
陈理事长,脸上挂满笑容同我们介绍。合作社制定了“以科技促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发展理念,立足目标不断做大做强咖啡产业。依托陈理事长专研农作物种植技术资源,更好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陈理事长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党委的认可与赞同,1997年陈理事长被评为保山市级先进劳动模范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多年的个体经营户过度到合作社现代化企业管理中,陈理事长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收购和销售经验,他带动4500多咖啡种植户增收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于2010年建成了第一条加工流水线,标志着合作社进入了机械化现代农业产业阶段,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并吸收安置贫困山区农民工80人从事咖啡种植管理,初加工安置农民工就业300多人,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民工的就地转移,为合作社生产提供了可靠地原料保障和充足人力资源, 2013年建成第二条加工流水线,咖啡种植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示范作用,为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充分相信合作社在陈理事长的的带领下明天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