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山、水、林、田、路等项目的配套建设,综合治理,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全村实现住房整洁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充分展现了新农村、新气象,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依托小沙沟离集市近、交通便利、土地平整、小区气候较好、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培育种植业和养殖业。机耕道直通地块,为生产物资、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通过完善喷灌、滴灌配套设施,为蔬菜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发展养殖户32户,可实现生猪存栏610头,羊存栏350只,农民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三是党组织凝聚力得到加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干部作风和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党支部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村两级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共谋发展,如今,一个崭新的“美丽乡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村党支部逐一细化,逐项抓落实。经济发展抓产业,壮大“小菜园、小果园、小庄园”三小经济;村庄环境抓设施建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综合推进;村风民风抓培养、抓阵地、抓经常;班子建设抓素质、抓制度、抓活动。二是强化措施保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小沙沟“美丽乡村”建设列为乡人民政府2014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好事之一,加强领导,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财政、村建、交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乡扶贫办协同村党支部负责抓落实。三是发挥群众主体。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帮扶、整合资源”的原则,从入户调查到工程实施,村党支部反复宣传动员,使群众充分认识到他们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主体",项目规划坚持自下而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驱动作用,撬动住建、扶贫等项目投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中,群众自筹资金投入718.4万元,户均13.8万元,农户投入最多的达40万余元,投工投劳3200个,户均61个。四是突出增收核心。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增收是核心,产业发展是载体。在项目推进中,我们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补齐增收产业短板,利用交通、区位和河谷气候的优势,围绕“小菜园、小果园、小庄园”的产业布局目标,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植和发展蔬菜、经济林果种植,壮大家庭养殖,组织劳务输出。截止现在,该村种植无公害蔬菜45亩,经济林果150亩,发展养殖户36户,生猪存栏数350头,羊存栏240只,小产业及务工经济人均年收入达8500元。五是筑牢资金防线。帮扶资金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基础,我们深知其中的分量和意义,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帮扶资金。项目实施中,认真推行廉政承诺制、群众廉政评议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民主议事程序,推行项目公开、公告制,接受群众监督,力争把援建项目打造成为“阳光工程”、“廉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六是落实管理责任。为保证公共设施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明确,环境卫生责任到户,定时打扫,垃圾定期清运出村,安排专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党支部、妇女之家两块阵地,定期开展活动,把讲文明、树新风作为活动内容,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典型示范,注重引导培养村民的文明行为习惯,推进有序管理,构建团结互助、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