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喜高寒冷凉环境,喜阴湿,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在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的当下,人工种植已经很流行了,那么,黄连种植过程中有哪些病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连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便于您早发现早防治,把伤害降到最低。
毒素病的防治
症状:4月初开始发病,6月较严重。叶片受害后表现为叶脉两侧退绿黄化呈条花状。狭叶型品种的叶片表现黄化后卷缩、变褐焦枯,引起全株死亡。红蜘蛛和大青叶蝉可能是传毒虫源。
防治方法:①选用宽叶型抗病品种;②4月初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喷杀红蜘蛛及叶蝉。
白绢病的防治
症状:白绢病又名红痧症、地火,发生在海拔1000m的地带,6月初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病较重,8月下旬发病终止。病原菌以菌丝侵染黄连植株根茎处,使叶片的叶脉最先出现紫褐色,渐至全叶,后呈枯褐色,似开水烫过。全株叶片受害后,根和茎基部腐烂,全株死亡。一般连作地发病重,生荒地发病轻。
防治方法:①与玉米轮作5年以上;②病害发生后先挖除病株和病土,再用石灰粉对病株和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淋灌。
炭疽病的防治
症状:5月初始发病,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期。病害先从叶缘开始,呈椭圆形水浸状斑,病斑边缘呈紫褐色,中间灰白色,向叶表面凸起,后期病斑中间脱落、穿孔,病斑大小为3~20mm。叶柄上也有梭形的紫色斑,病斑互相并合,致使全叶枯死。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制度、生长年限及林带有关。
防治方法:①选阔叶林带栽种,实行轮作;②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加0.2%的洗衣粉,在发病初期和盛期,防治3~4次。
白粉病的防治
黄连白粉病的主要症状为叶片背面有一层白灰色粉状物,叶片正面失绿,出现黑色斑纹,幼苗期发病可致全株枯死,成苗期发病可致叶片枯干,根茎停止生长,使黄连严重减产。药农把白粉病视为黄连生产中的头号“敌人”,必须早发现,快防治,彻底控制,以防蔓延成灾。峨眉山市川主乡药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防治黄连白粉病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可用草木灰预防,育苗地和成苗栽植地在下种、移栽前先撒一次干草木灰,出苗后和栽后1个月再撒一次,每亩用量为幼苗期30千克,成苗期50千克。
2.可用人尿10倍--20倍液喷洒,每亩用尿4千克--5千克。
3.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喷洒,每亩用200克--250克,发病初期防治为佳。
4.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喷洒。
5.可用杂菌调节剂死落复喷洒,幼苗期每亩用10克药对水25千克--30千克,成苗期每亩用20克药对水50千克喷洒。
6.可用硫悬浮剂200倍--400倍液喷洒,每亩用150克--200克。
7.可用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喷洒。
8.可用0.6%的绿旺久3000倍液喷洒,可使病株恢复正常生长发育。可与上述药剂混合使用,效果更显著。零星发病可剪掉病叶焚烧加喷药综合防治。
用药注意事项:一般选阴天喷洒,若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重喷一次以保证药效。上述药剂可选2种--3种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病害的抗药性。一般每隔7日--10日喷一次,连喷3次就可根治黄连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