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雄双柏县山白芷根/ 地胆头/余甘子野生中药材购销商 双柏被云南省认定为第一批“云药之乡”机遇,双柏县鄂嘉镇密架村,这里是山白芷根/ 地胆头/余甘子中药材的产地。 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山白芷根/ 地胆头/余甘子药材种植基地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0871-64155848 王老板
地胆头,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别名苦地胆、天芥菜、鸡疴粘、土柴胡、马驾百兴、地胆头、磨地胆。多年生直立草本,茎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生于山谷、村边及路旁。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特别在广东、广西和福建多见。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治感冒、菌痢、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结膜炎、疖肿等症,为中医常用药。
山白芷,中药名。又名:白牛胆,菊科草本。性温、味辛、气香。有祛风行气,消肿止痛、解毒之功。用于浮肿,老人风寒咳嗽,产后风证,胃痛,风湿,毒蛇咬伤。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糙叶独活的根。性味性温、味辛、气香。功效祛风行气,消肿止痛、解毒余甘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根、叶、树皮等亦可入药。根、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叶春夏采,鲜用或浸渍用。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卫生部药品标准1995年版藏药标准所载200 种成药中,有 59 种含余甘子,占29%,1990年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卫生部药品标准1995年版藏药标准所载200 种成药中,有 59 种含余甘子,占29%,1990年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